行业技术
念楼学短读后感?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按】
《念楼学短》共有53组530篇国学经典原文及锺叔河先生的【读】&【曰】,委实值得珍藏细品,原本计划每读完一组便写一篇阅读心得,与大家共享经典之美。因种种缘故,未能实现“一组一心得”,遂只能信马由缰,写一篇是一篇了。
今天要分享的是《念楼学短》下册的第一组——议论文十三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21年转眼就到了12月,回望这一年,想必每个人心中都几多感慨。其中最大的感慨,恐怕就是要珍惜时光了。
最近开始读锺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下册,第一组精选了十三篇古代文人所写的议论文,其中一篇关于惜时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原文如下:
人生最系恋者过去,最冀望者未来,最悠忽者见在。夫过去已成逝水,勿容系也;未来茫如捕风,勿容冀也;独此见在之顷,或穷或通,时行时止,自有当然之道,应尽之心。乃悠悠忽忽,姑俟异日,诿责他人,岁月虚掷,良可浩叹。
通读完此篇,我的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的是当年背过的一段英文佳句: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we call it the present.
(昨日已成历史,明日依然成谜,今天是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作“当下”的原因。)
这段英文妙就妙在“present”既可以指代“当下”,又有“礼物”的意思。而孙奇逢的这篇《题壁》正好也是关于“过去、未来和现在”的思考,二者主张“珍惜当下”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实在是太巧了。
不说,中西对比之下,还是中文更加隽永,回味悠长。尤其是“独此”那段劝诫惜时的内容,议论鞭辟入里,令人警醒——只有现在才是属于你的,无论通达还是困顿,理应尽心尽力。如果一味感怀昨日,等待明天,或者依赖他人,虚掷光阴,那就太可惜了!
可能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谁都知道要珍惜时光,可是工作之余就是忍不住刷微博玩游戏逛淘宝……即便如此,也只不过是短暂的快乐,最终归于空虚寂寞冷。
有什么事情可以带来持久的快乐呢?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的《天下最乐事》或许可以给点启发。原文如下:
陶石梁曰: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需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竟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dí)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陶石梁是明代的文人,或与张岱熟识,故张岱借陶石梁之口谈读书之乐。在他们看来,虽然游山玩水、喝酒下棋都是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但必须有伴才行。唯有读书可以是纯粹一人的快乐消遣。
读书究竟有什么乐趣呢?陶石梁说,你想读一整天就读一整天,想读一年就读一年,坐在小屋里就可以纵览天下,远隔千年依然能够晤对古人。这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快乐,可惜很多都未曾。锺叔河老先生也忍不住感叹,读书本是纯粹属于个人的事,是寂寞的事啊!
所以,感到无所事事寂寞空虚冷的人,不妨试试读书这件“寂寞的事”,说不定就能“负负得正”,体会到“不足为外人道”的无上乐趣。
谈完读书就来谈谈做人吧。
锺叔河先生选了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郁离子》中谈“小人”的一篇短文,言辞非常犀利。原文如下:
郁离子曰:小人其犹膏乎,观其皎而泽,莹而媚,若可亲也。忽然染之,则腻不可濯矣。故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见乎声,形于色,欲人之知也如弗及,是故君子疾夫尾尾者。
“膏”是指熟猪油,将不正派的小人比作一团熟猪油,相当的绝。熟猪油看上去润泽可亲,一旦沾上手却腻腻乎乎难以洗脱。这种人在没有得志之前,总是低声下气,一旦得志便趾高气昂,唯恐天下不知,所以正派的君子是不愿意与这种小人为伍的。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上总免不了有各种小人呢?锺叔河先生又选了一篇欧阳修写给次子欧阳奕的文章,告诉了我们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一言以蔽之,玉不琢,它还是玉,人不学习,不接受教育,就可能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读完锺叔河先生《念楼学短》中精选的十三篇议论文,不仅深感古代汉语文字精妙,更激发起了惜时奋进的斗志,从当下开始努力,改变从不嫌晚。做好人,读好书,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