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曹操真正的墓在哪里?发现曹操墓
11月24日上午,暖暖的冬日,我们出安阳市区在安丰乡一个路口换乘三轮车,西行3公里左右,三轮车师傅说:“到了,这就是考古的那个地方固岸村。”
一眼望去,这里与普通的农村没什么区别,惟一能吸引我们好奇心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曹魏时期的古墓,数量难以完全统计。另一条重要的线索是,这里与在古书中生性多疑的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曹操死后可能安葬于此。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曹操对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附近)有着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开渠的英明果决,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
两年后,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病逝于洛阳,临终前他留下《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
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曹操以性格多疑著称,更兼善用谋略,将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得玄乎一点,似乎符合情理。但这个传说能让人相信,更是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曹操墓到底在何处?
1988年,曾有报纸发表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文中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这里就是曹操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但现在已查明那里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座。
这个困扰了世人近2000年的历史公案,终于在2009年12月27日,得到了答案。那就是,河南省文物局当日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村西高穴村南的高陵被考古队确认是曹操的真墓地。
后来,国家文物局也确认了这个发现,至此,困扰了人们多年的曹操墓葬之谜终于大白天下。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曹操征乌桓在什么地方?曹操征服乌桓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曹操这是为了把袁绍残余势力彻底击溃,避免将来南征产生后顾之忧。
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的统一
公元200年,天下形势已经十分清晰,北方两强曹操和袁绍迅速爆发冲突。当时的袁绍,占据着冀、并、青、幽四州之地,实力强大、兵强马壮。处于劣势的曹操,处处小心谨慎,精心筹划。
在袁绍一而再再而三错过了多次消灭的曹操的契机之后,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并且献上偷袭袁绍屯粮重地乌巢的计策,曹操大喜,于是亲率大军奇袭乌巢,以少胜多取得大胜。
失去军粮的袁军顿时军心大乱,袁绍大败,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死去。曹操很快趁胜追击,到公元206年,曹操已经尽占袁绍原来的地盘。
袁绍虽败,可残余势力袁尚、袁熙却退往了北边,投奔了游牧塞外的乌桓,和时不时就入塞骚扰的乌桓人勾结在一起,对曹操的北方地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征讨乌桓,解决后顾之忧
公元207年,在郭嘉的建议之下,曹操决定先着手解决北方的威胁——乌桓,收拾掉袁绍残余势力,巩固北方地盘。
乌桓人,属于东胡种,当年匈奴在塞外强势崛起的时候,东胡被匈奴击败之后,乌桓的祖先逃命到地处今天内蒙的乌桓山,因此为号。
乌桓在汉朝的时候经历了多次南迁,到了汉末的时候,迁到了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原来朝廷还设置了护乌桓校尉进行管理,不过由于天下大乱,乌桓于是趁机作乱,不时入塞袭扰,成为当时北方边患之一。
公元207年的八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乌桓,终于在现今辽宁葫芦岛市的白狼山和乌桓主力相遇。
当时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前锋部队,重兵主力还在后面,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则力主趁乌桓大军立足未稳,直接展开攻击。
曹操再次展现出知人善任、随机应变的特质,力排众议立即让张辽出击,张辽不负所望大败乌桓,大获全胜,还把乌桓首领蹋顿斩杀。
踏平乌桓之后,曹操将乌桓人迁入关内,并且征募乌桓精锐组成骑兵,大大增强了曹军的骑兵实力。
而原先投奔乌桓的袁家兄弟,只好继续亡命东逃,跑到了辽东王公孙康地头,公孙康哪敢得罪曹操,立即将袁家兄弟咔嚓掉,并把头颅送给了曹操以示交好,至此袁绍残余势力彻底灭亡,北方基本平定。
乌桓一平,北方再无忧虑,曹操终于可以抽出身回过头向南发展,并且准备发兵修理南边那帮敌人了。